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期刊论文 > 内科学 > 肝胆胰外科杂志
编号:10291388
急性炎症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560例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37c医学网
     作者:谢金敏 师龙生

    单位: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外一科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

    关键词:电视腹腔镜;急性胆囊炎;胆囊切除术;胆管损伤

    肝胆胰外科杂志000331 [中图分类号] R657.4 [文献标识码] B [文章编号] 1007-1954(2000)03-0162-01

    我科从1991年10月至2000年2月共施行LC8730例,其中560例为急性胆囊炎,取得良好效果,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本组560例中,男138例,女422例,平均年龄50.7(19~77)岁,其中急性胆绞痛发作时间2~6天,平均3.8天。体检:右上腹有明显肌紧张者520例(占92.9%),莫菲氏征阳性者560例(占100%),实验室检查:白细胞为(12.5~21.6×109/L,平均17.8×109/L) ,合并巩膜黄染22例(占3.9%),血清胆红素均小于或等于80μmol/L,术前B超明确诊断547例(占97.7%),术中证实胆囊积脓者156例,Mirizzi综合征22例,既往有腹腔手术史者20例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2 结果 本组560例中,LC 治愈536例,LC 成功率 95.7%;术中中转开腹手术24例,占4.2%,LC术中放置肝下引流管者35例,占6.3%,引流管留置时间1~2天,损伤胆总管2例(0.36%),其中1例予以胆总管空肠吻合,1例予以胆总管端端吻合,T管引流,全组无死亡病例。平均术后住院日为5.3天(3~13天)。

    2 讨论

    由于急性胆囊炎时,胆囊与网膜等粘连,胆囊壁、Calot三角粘连水肿,胆囊体积大、张力高,使分离Calot三角较困难,易发生胆管损伤,Deziel[1]指出LC胆管损伤率为0.1%~2.2%,而急性胆囊炎为LC的相对禁忌证。本组560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率为0.36%,其主要体会如下:①胆囊壁充血水肿,胆囊体积大、张力高,夹持困难时,尤其是胆囊积脓时,可先行胆囊底穿刺减压后,将胆囊壶腹部外展,保持足够张力,使Calot三角充分显露,充分认请胆囊管与胆总管、肝总管三者之间的关系,采取前后结合,由浅入深,直至两面贯通,但注意在胆总管附近不宜过多分离,以免误伤。②急性胆囊炎时,由于Calot三角充血水肿,分离该区域时常引起局部渗血,造成手术野模糊,此时应注意不要盲目电凝钳夹止血,以免损伤胆总管、肝总管,应冲洗干净后,沿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的平行方向分离,分离清楚Calot三角后,可行逆行胆囊切除。③胆囊管内结石嵌顿者,尽可能将结石推入胆囊内,若有困难,则可先行部分横形切开壶腹部,然后沿胆囊管方向纵形切开囊壁,使成“T”字型切口,取出结石以免结石残留或挤入胆总管内。④对胆囊管短的应紧贴胆囊壁进行分离,“宁伤胆,勿伤管”的原则,在钛夹钳夹时,应将胆总管复位,避免牵拉成角,以免钳夹引起胆总管狭窄或误伤。⑤如术中发现Calot三角粘连严重,发生明显纤维化,而难以解剖分离时,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,在认清胆囊管的予以钳夹,再电凝烧灼残留的小部分后壁粘膜。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若处理得当,可获得与胆囊切除相似的疗效[2]。本组32例(占5.7%)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,取得良好疗效。⑥如术中电凝胆囊床后仍有少量渗血或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者,最好在手术结束前,在肝下间隙留置一带侧孔的乳胶引流管,排出膈下间隙的积血、积液,同时也作为术后观察的窗口,手术后24~48小时可酌情拔出。本组中有2例(占0.36%)因术后10小时引出血性液超过500ml行开腹手术,发现为胆囊床渗血所致。另外,当明确LC时应及时中转手术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明智选择,而不是LC手术失败才中转开腹。如遇术中解剖困难,难以用腹腔镜方法控制出血,可疑有胆总管、肝总管的损伤,其他腹内脏器的损伤,可疑有胆囊的恶性病变时,应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,不可有任何的侥幸心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作者简介:谢金敏(1972-),男,四川绵阳人,住院医师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Daziel DJ.Degiel MD,Keith W.et al.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:A national survey of 4292 hospitals and analysis of 77604 Case[J].Am J Surg , 1993,165(1):9.

    [2] 黄志强.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[M]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1994.192-194.

    收稿日期:2000-05-04, 百拇医药